医院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疾病组完成国内首例功能区致痫灶的术中唤醒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
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立体定向与功能性疾病组在院长赵国光教授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完成功能区致痫灶的术中唤醒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LITT)。
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LITT)是治疗药物难治性局灶癫痫的最新方式,可以通过激光发生器,和磁共振实时监测,能对颅内致痫灶进行消融毁损,对深部、局限的致痫灶效果良好,特别是针对海马硬化、下丘脑错构瘤等疾病,创伤远小于开颅手术,术后1-3天即可出院。但因在激光消融过程中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保持头部完全的稳定,才能保证测温序列的精确显示,因此,功能区局灶皮层发育不良(FCD)通常不选择LITT,因全麻手术过程中不容易了解患者肢体活动的情况。
▊影像评估
本例患者为11岁女孩,七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左下肢抽搐。脑电图提示为癫痫发作,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效果仍然不佳。磁共振提示为旁中央小叶FCD,致痫灶相对局限,与脑电图间歇期和发作期恰好吻合。由于该致痫灶在下肢运动代表区,由于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更倾向于创伤更小的LITT。但是如何在LITT时保证患者肢体功能呢?
我们选择了术中唤醒手术。因为唤醒手术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但术中磁共振环境下需要克服几个问题,既要保证患者头部不能移动,又要随时能观察患者的活动。为了更好的完成患者的观察,两名医生在磁共振手术间观察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并和LITT工作站操作专家随时沟通,最后完好的保存肢体运动功能,并完成了预定的致痫灶毁损。术后,患者无新发癫痫症状,且患者肢体力量、活动及感觉基本同术前。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术中唤醒和LITT技术相结合的案例。
▊毁损前
▊毁损中(红圈为预定毁损范围,白色为当前毁损范围)
▊毁损后
LITT介绍
激光间质热疗(LITT)是立体定向引导下的一种经皮微创手术,激光通过光纤作用于靶点,从而选择性地消融病变组织。该技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可以在磁共振的实时引导和监测下,实现对脑深部病变的精准消融治疗。
这是结合了影像学立体定向导航和微导管激光热疗的新技术,具有激光精准定位和温度可控的优点。近年来的越来越多临床实践证明,LITT是一种微创治疗颅内病变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的优点,对于邻近脑功能区、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或癫痫灶是合理的治疗选择。
LITT的优势
1、MRI技术全程引导,精准定位病灶,避免了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一般直径<3cm的脑肿瘤可实施单次治疗;对直径≥3cm的病灶需要通过多个轨迹消融整个脑肿瘤。
2、微创、并发症少:手术切口小,头皮切开不到4mm,颅骨钻孔穿刺即可。为不能耐受开颅术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3、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颅内原发性肿瘤的平均LITT时间为2.9小时,大多数患者可在治疗后的第二天回家,并可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而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病人需住院5~6天,然后恢复数周。
4、安全:无放疗引起的组织损伤,可帮助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无反应或有放射性坏死(放射治疗引起的组织死亡)的患者。
5、适用广:放疗后局灶复发的转移瘤、位置深在的恶性胶质瘤、局灶复发的胶质瘤和放射性坏死;无法手术的复发脑膜瘤均是LITT的适应症。对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等治疗困难的颅内肿瘤能够进行反复、多方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LITT能加重瘤周水肿,因此对已造成明显占位效应的肿瘤应慎重。
LITT适应症
脑肿瘤:3cm直径以下的胶质瘤、转移瘤、复发胶质瘤等难治性癫痫:下丘脑错构瘤,内侧颞叶癫痫,局灶皮层发育不良(FCD),结节性硬化,脑室旁结节性灰质异位(PNH)等放射性脑坏死展望
LITT在技术和流程上已经成熟,相信未来会造福更多患者。本文内容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