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它主要来源于脑膜上皮的蛛网膜细胞[1,2]。大约80%的脑膜瘤属于WHOI级,被认为是具有良性组织学行为的低级别脑膜瘤,其余20%的脑膜瘤则表现出侵袭性行为,包括非典型脑膜瘤(WHOII级)和间变型脑膜瘤(WHOIII级)[3]。目前在大多数低级别脑膜瘤中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突变基因及其机制已经初步明确,但是在少数罕见的高级别脑膜瘤中的相关研究仍然进展缓慢,并且这些肿瘤难以通过手术达到完全治愈[4-7]。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Meningioma)是脑膜瘤中一种特殊而少见的病理亚型,属于WHOIII级,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2,8-10]。然而,有临床研究表明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脑膜瘤存在生物异质性,即一部分肿瘤具有间变性高级别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而另一部分肿瘤缺乏明显的恶性特征。这部分缺乏恶性特征的患者,即使其肿瘤内广泛存在横纹肌样特征,但其病程也是良性的[11]。临床上对于横纹肌样型脑膜瘤的诊断因其罕见性和生物异质性而出现较大差异,也就无法为这一类患者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12]。因此,明确横纹肌样型脑膜瘤的驱动基因及其机制将有利于实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期将向各位简单地介绍在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中BAP1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
01
BAP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BRCA1相关蛋白1(BRCA1-associatedprotein1,BAP1)是由BAP1基因编码,由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去泛素化酶,可以去除底物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使底物逃离“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并增强其稳定性,或影响底物的功能活性,从而调控相关信号传导[13]。目前已发现的BAP1的去泛素化底物包括H2A、KLF5、γ-tubulin以及BAP1自身等。BAP1可以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2A的第位赖氨酸的单泛素化修饰,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14];也可通过去除KLF5和γ-tubulin的泛素化修饰,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15,16]。
除了依赖于催化活性的功能外,BAP1也通过其他方式参与细胞内功能的调控,包括转录、表观遗传、DNA损伤修复等。多梳家族(P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