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小蕾
图:网络
▼
01贫穷并不可怕,有情有义就是力量
听朋友讲了她一个初中同学的事,有点感动,有非要记下来的冲动。
我们就叫这个同学为小A吧。
早些年,小A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
全村都是砖房了,她家还是两间茅草屋。
她父亲四十多岁时得了脑瘤,母亲身体也不怎么好,小毛病多。
小A的弟弟妹妹还在职校上学,几乎等于全家的担子都落到了她肩上。
父亲生病的一年多里,小A在商场卖衣服打工,开支后就马上回家送钱,一天都不耽搁,因为家里等米下锅。
那时还没有农合,她父亲第一次第二次手术的钱全是借的。
可是没多久复发了,又长出来一个瘤。
医生说再次手术的意义不大,家人不想放弃,小A父亲说:“别治了,本来就没钱,太拖累你们,我心里也不好受……”
但是一家人一心想救小A父亲的命,于是再次举债一万多,做了第三次手术,但这次出院后活了十几天就去世了。
那大概是30年前,送走她父亲后,家里更穷了,欠下四五万的外债,房子也没有。
过后有人问:“先后手术三次,人财两空,负债累累,后悔吗?”
他们家人异口同声:“不后悔,起码他走得没有遗憾,明明知道最后一次是白花钱,也不忍心让他痛苦。”
以前她们因为家里穷,在村里也没啥地位,没人看得起。
但是自从她父亲的事以后,村里人提起来都是赞不绝口,特别尊重。
他们后来的日子好得很快,甚至可以称为奇特。
也没做什么生意,也没发财机会,很快就好起来了,然后就做啥都顺。
现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很幸福的样子。
两个女孩嫁得好,儿子的妻子娶得也不错,早早都有房有车,家庭美满了。
多年以后,他们姐弟拿出十几万块钱,推倒了曾经的茅草屋,在村里盖了漂亮的大房子。
只是房子常年空着,因为都在城里住。
有人惋惜他们盖房子浪费,他们说:盖房子是他们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02有钱却无情,活着怕也很难心安
讲到这样的事,又想起一个反面例子。
有一对夫妻,过得很富裕,感情也好,很般配。
女的个子高身材好还漂亮,能干还干净,几十年前家里就铺地板,纱窗帘。
也是男人四十来岁时得了癌症中期,发现以后老婆就让他出院回家。
一直到去世,这个妻子没再出过一点钱。
男人的姐妹看不过去,医院去,跟嫂子要钱就得打一架。
只是打完了也不出钱,她一口咬定治不好,人财两空不值得,钱要留着给儿子上学娶媳妇。
后来男人去世,连丧事都是他的兄弟姐妹凑的,老婆自始至终一个钱不出。
03家的意义,家人的作用
看到第一个家庭的情况,不免会想起“厚德之家”这几个字来。
这家人后来过得不错,也让人心里很温暖很踏实。
觉得他们配得上顺利和幸福,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情有义心中有爱。
这似乎也跟“因果说”有关,世间事,有因有果,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这个家庭里的人,种的是有爱的果,后来收获的也会是有爱的幸福生活。
一家人在一起,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是同甘共苦,是患难与共。
是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保护,照顾,陪伴。
不是像第二个家庭那样,没事时可以好好过,遇事就想撂挑子。
只想同甘,不想共苦,那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也是无情无义的行为。
同时,即使不是一家人,哪怕是外人,能帮一把也不能见死不救。
何况还有机会的事,就得尽力而为,且不是真的无能为力。
这样一对比,第一个家庭虽是无能为力,也在拼尽全力,是为了救自己的亲人,也可以让自己心安。
第二个家庭的妻子,明明可以给丈夫一些希望,却毫不犹豫放弃了。
为孩子考虑没错,但孰轻孰重?自己的爱人,孩子的父亲,不能眼睁睁看他被病痛缠身承受痛苦,这样子的行为,自己也应该内心不安才对。
可惜很多人即使无情无义,心里似乎也没有任何波澜,仿佛他们的心是石头做的一般。
这里除了一个感情的问题,还牵涉着一个本性是否向善的问题。
那么善与不善的人,后来到底谁更幸福呢?
04做个让自己看得起自己的人
我想答案肯定很简单,即使那些善人表面上看着没有大富大贵,他们的内心也更安宁更踏实。
如今看过太多让人沮丧的无情例子之后,许多人觉得,不敢太善良,怕被欺负,怕吃亏。
其实不然,善良也未必是用来获取利益的,有情有义有善心,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要让自己良心上过得去,为了不让自己对自己失望。
因此,善良温柔地付出真情,不管结果如何,觉得是正确的就行。
你尽管做“心安理得”的事,上天自有衡量。
人之所以称为人,就是应该拥有最基本的善,有基本的悲悯心和情怀。
这也不是要刻意去做什么来得善果,而是当善与恶、有情与无情两条路摆在面对前,教养和人性应该促使自己选择善和有情。
不过大多事实证明,作恶的、无情的,最终还是会尝到苦果的。
而善良的,有情有义的人,最终也是给自己造福积德了。
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长短的区别,所以,做个让自己看得起自己的人,做个有情有义有温度的人。
世界会因为你出的一份力而变得更好,你的心安也会指引你早日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