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童患脑瘤不肯治心理干预消除心病 [复制链接]

1#

一名8岁的男孩因嘴角歪斜险些被误诊为面瘫,最终查明是颅内长了肿瘤。万万没想到,孩子对放疗异常抗拒,最终,医生通过心理干预,让孩子开心地完成治疗。

据田宇(化名)的妈妈*女士(化姓)介绍,去年暑假期间,她带儿子到朋友家做客。许久未见的朋友发现田宇笑的时候,嘴角总不自觉地往左侧歪斜,便提医院就诊。医院,*女士均被告知儿子可能是面瘫。

不放心的她听从医生的建议,给田宇做了颅脑影像检查。最终,医生发现,田宇颅内左侧基底节区有占位性病变。医院后,田宇最终被确诊为左基底节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历经两次手术及化疗后,田宇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接下来的放疗,却让医生和*女士犯了难。

“我现在一听到他说‘不要’两个字,就非常紧张。”*女士说,儿子莫名其妙就是不能配合治疗,哪怕是打了镇静剂,一放到放疗的机器上,就立刻醒了过来。“有一次从下午三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三四个人又按又压,还推了镇静剂,愣是没法顺利完成放疗。”

在病友的建议下,去年12月底,*女士带着儿子医院。

医院副院长、肿瘤综合诊疗科主任蔡林波仔细研究患儿相关的影像检查资料,认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明确。“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克服对放疗的恐惧。”在蔡林波的安排下,该院心理治疗师张星团队给予患儿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经过7次心理治疗,田宇完全消除了对放疗的恐惧,不用再打镇静剂了。

蔡林波介绍,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未成熟、陌生环境等因素,患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反抗等心理。因此,国内外通常用全麻的方式让患者配合放疗。不过,频繁地使用麻醉药物可能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根据每个患儿的特点,反复给予系统全面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让其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蔡林波说。经过科学系统地放疗,田宇的病情已逐渐好转,并将于近日出院。

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郑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