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CPM01前床突脑膜瘤病例分享及 [复制链接]

1#
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43.html

案例一:

患者,王*,女,47岁,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年。

术前视力左0.05/右0.5,伴左侧视野缩窄。

案例二:

谢*,女,40岁,突发意识丧失伴左侧肢体抽搐一次。

术前MRI检查发现左侧鞍旁、鞍上占位,病变包绕ICA、MCA、ACA。

影像资料

案例一术前诊断考虑:左侧前床突脑膜瘤。

案例二术前诊断考虑:左侧前床突脑膜瘤。

案例一术中图片案例二术中图片术后

案例一:

翼点入路,全切肿瘤。

患者左眼视力显著好转,眼睑闭合无障碍,眼球活动无受限,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于术后第5天出院。

案例二:

翼点入路,全切肿瘤。

术后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于术后第5天出院。

经验:

前床突脑膜瘤,即蝶骨嵴内侧型(床突型)脑膜瘤,多包绕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眶上裂部位的颅神经、视神经等重要神经血管。根据肿瘤的不同起源关系一般分为三型,主要依据在于肿瘤蛛网膜界面与ICA及视神经的关系。通常认为手术难度大,全切率低,术后并发症多。

采用翼点或翼点改良入路是前床突脑膜瘤的首选。剪开额颞部硬脑膜后,充分打开侧裂,进而顺蝶骨嵴外侧向前床突探查与处理肿瘤位于该部基底可阻断大部分肿瘤血供。适度的肿瘤减压不仅有利于床突旁ICA近端和视神经的显露,同时可实现ICA远端(分叉部及MCA、ACA等)于肿瘤后缘的暴露。双向分离与减压技术的结合,可实现肿瘤的近端与远端ICA的会师,最大程度地实现对ICA及其分支的辨认和保护。合理的选择解剖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直至关系密切的ICA、MCA、ACA、AchA、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