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癜风舍我其谁 http://m.39.net/pf/a_5777827.html颅内长的瘤子俗称脑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如果瘤子长在颅内重要又复杂的部位就更为棘手,这样的情况对即使有多年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都有压力。
家住眉县的刘女士不仅颅内长有肿瘤,而且还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复杂瘤子:一个脑膜瘤,一个脑动脉瘤。两个瘤子紧紧挤在一起,盘踞在颅内一个很重要、很复杂的地方——鞍旁,这里是颅内近中心的位置,有最粗的脑动脉、海绵窦、脑垂体、视神经和主管眼球运动的神经等重要结构,这已是十分复杂的神经外科疾病了。前不久刘女士在我院神经外科经过手术治疗后现已康复出院。
刘女士的具体病症还得从去年三四月份说起。当时,她没有明确感冒却时有头痛,只是休息休息就能好点。起初并没当回事,反复头痛几次后细医院详细检查一下。医院磁共振检查发现其颅内深处有一个4*3*3公分的脑膜瘤,紧紧挤压视神经和脑动脉,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术前脑膜瘤磁共振影像/
当地就诊时医生凝重的表情让刘女士感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于是她和家人拿着磁共振片子四处就医咨询,然而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前床突脑膜瘤,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而且很难切干净。”这也让刘女士迟迟难以下定决心手术治疗。
近期,逐渐加重的头痛不容刘女士继续拖延,于是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医生告诉刘女士及其家属,瘤子必须切,不然视力难保,并且头痛会越来越重,最终进入昏迷等等。鉴于此,刘女士和家人终于决心住院手术。然而在我院的检查中,刘女士还被查出患有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人类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它是脑动脉壁局部异常薄弱,在血压和血流冲击作用下,逐渐扩张膨出形成的泡状隆起。它的危害在于破裂出血,首次破裂就会导致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亡,若不经治疗短时间内可再次破裂。
/术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为了安全处理动脉瘤,医生需进一步做血管内造影(DSA)检查,以掌握瘤体详细情况。检查后发现刘女士这个脑动脉瘤起源于颅内最粗大脑动脉的转弯处,大小约5*5毫米,瘤体和脑动脉被小骨块(前床突)遮挡。动脉瘤的近心端脑动脉被血窦包绕,露出的部分上方被视神经覆盖挤压,紧邻动脉瘤颈部脑动脉发出重要分支动脉——眼动脉。
这是神经外科的医生而言,是一种很难处理的脑动脉瘤,其专业名称为“床突旁脑动脉瘤”或“眼段脑动脉瘤”。它之所以难处理是因为脑动脉和动脉瘤被骨块遮挡,瘤体近心端脑动脉被血窦包埋,很难暴露和临时阻断,一旦破裂出血十分迅速,此外,脑动脉转弯不容易上夹子,视神经又紧贴脑动脉,手术中需要游离移动,创造操作空间。再加上外侧脑膜瘤挤压,所以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手术了。
不仅如此,检查还发现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其原有供血区域脑组织由其它血管联通供给。这意味着通常手术中可以断离的挡路小血管,在这个病例是万万碰不得,否则可导致不可逆的脑缺血损害。
脑膜瘤和动脉瘤“聚堆”存在十分罕见,全世界报道不过例,很多从事本专业的医生都从未见过。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先切脑膜瘤,手术中脑动脉瘤破了怎么办?要知道,那种出血就如同打开水龙头,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先夹动脉瘤,脑膜瘤却挡着手术通路。
我院神经外科医生们掌握各种检查资料后,就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展开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应对方案,决定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脑膜瘤切除术和脑动脉瘤夹闭术。
/神经外科专用部分手术设备/
术中,医生们首先切开病人颈部,找到给脑部供血的颈内动脉,以备术中脑动脉瘤破裂时立刻阻断控制颅内大出血。然后打开颅腔,分开脑间隙找到深部的脑膜瘤,断离根部,分离瘤体与周围脑组织和血管、脑神经的粘连,逐渐推进切除脑膜瘤,包括部分侵蚀入血窦的瘤体。然后磨除遮挡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的小骨块,再磨开神经管骨质,切开视神经鞘,游离视神经,切开包绕脑动脉的硬膜,为夹闭脑动脉瘤创造最低限度的操作空间。辨明脑动脉发出的分支血管,探入瘤颈深部空间,选择适当的脑动脉瘤夹,模拟夹闭动脉瘤。此过程顺利完成后,实施动脉瘤夹闭。为避免夹闭过程瘤体变形可能破裂出血,首先临时阻断颈部血管供血,降低脑血管压力,然后夹闭动脉瘤。立即做脑血管荧光造影,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效果。证实瘤体夹闭良好,周边分支血管通畅,手术完毕。
紧张精细的显微手术使医护人员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七个小时的艰苦手术后,成功排除了刘女士脑深部复杂肿瘤和一颗隐藏着的“定时炸弹”,病人平安回到病房。
/术中切除的肿瘤标本/
手术十天后刘女士康复出院时,赞扬医务人员:“咱神经外科的医生、护士就是好,把我这么复杂的病都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