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26日电(徐旭秦圣凯)近日,哈尔滨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孟祥喜副教授团队连续完成多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术后复查核磁共振提示肿瘤均完整清除,为患者彻底解除了病痛。67岁的老冯,平日里喜欢在公园里溜弯,近几年,双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以为是老花眼也没当回事。可最近几个月视力愈发下降得明显,甚至走路都受到了影响,医院全面检查结果提示双侧眼球并没有任何问题。在眼科医生的建议下,他找到神经外科二病房孟祥喜副教授就诊。经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孟祥喜副教授发现其患有垂体瘤,诊断为无功能型垂体大腺瘤。术前影像可见该肿瘤最大径达2.5cm,视神经受肿瘤挤压明显,造成了患者视力视野严重损伤,应尽快手术治疗,否则患者最终将“失明”。“微创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在彻底、全部切除肿瘤方面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孟祥喜副教授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为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微创经鼻孔垂体瘤切除手术。复查增强核磁共振提示肿瘤全部切除,术后冯大爷视力视力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图2是一名垂体瘤伴卒中(肿瘤内部出血)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对比。术前影像可见肿瘤组织中存在一片状高亮的卒中影。卒中将鞍内压力瞬间升高,造成患者产生剧烈头痛。高效、便捷的微创神经内镜手术帮助患者快速解除了头痛症状,同时在肿瘤还未进一步长大时予以完全切除。复查增强核磁共振提示肿瘤全部切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一种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它通过鼻腔神经内镜,无需开颅,直接抵达垂体瘤部位,进行肿瘤切除。”孟祥喜副教授介绍,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疼痛轻、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组织,精确操作,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此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图3是一名高度侵袭性的ACTH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对比。该患具有满月脸、水牛背等库欣病特征表现,术前血ACTH值显著升高已达.04pg/ml,术前影像可见该肿瘤已侵蚀掉了鞍结节以及前颅底部分骨质,并完全侵占了蝶窦腔。如若放任其生长,持续高ACTH分泌会对患者各个器官造成影响,肿瘤向上压迫脑组织、向下侵入鼻腔引发鼻出血,从而产生各种不可预估的后果。侵袭性肿瘤因其本身生物学特性极难切除干净,在神经内镜的加持下,术者可清晰地观察各个方向、扫清盲角。术后影像可见肿瘤已被完全切除,无残留,血ACTH也恢复至正常水平。孟祥喜副教授表示,垂体腺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以上三例病人分别是无功能型垂体大腺瘤、无功能型垂体瘤伴卒中、侵袭性ACTH型垂体瘤。根据垂体瘤内分泌功能的不同,垂体瘤常见以下四型:生长激素型、泌乳素型、ACTH型、无功能型。生长激素型患者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异常增高,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患者手足、口鼻等异常增大;心脏异常肥大,易发生心衰。泌乳素型女性患者典型表现为闭经、泌乳和不育,男性患者表现为性功能低下。ACTH型患者表现为库欣综合症,常见的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可见垂体腺瘤如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将危及患者生命。神经外科二病房主任杨光教授介绍,垂体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对患者神经系统及全身器官均可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损害;神经内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痛苦少、创伤小、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该术式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孟祥喜副教授提示广大患者:垂体瘤常见临床表现有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患者常先就诊于神经内科、眼科、内分泌科,在就诊过程中走了“弯路”;所以当发生不明原因的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以免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孟祥喜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微创、内镜手术技术治疗垂体瘤、脑膜瘤、垂体囊肿等鞍区肿瘤;擅长运用微创、内镜、显微手术技术治疗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如胶质瘤、听神经瘤等)、脑血管病、颅脑先天性疾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脑积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椎管内肿瘤等脑神经外科疾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