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机器人描绘大脑地图,精准导航切除脑肿 [复制链接]

1#

脑袋里长了一个肿瘤,如何在创伤最小的情况下切除它?答案是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近期,60岁的聂阿姨被确诊为脑膜瘤,并需要实施手术。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神经手术机器人指引下,实现了病变的可视化及精确定位,以最小的创伤切除了患者脑部深处的肿瘤。术后第2天,聂阿姨就可以自己坐起来了,头晕症状也得到了缓解,术后5天就痊愈出院回家了。

头晕胸闷半个月,60岁患者确诊脑膜瘤

“半个月来,我反复出现头晕症状,并且感到胸闷。”聂阿姨说,严重时连站立和坐着都成困难,便在医院就诊。做完头颅CT及相关检查后,医生认为她患有脑膜瘤可能性较大,且肿瘤有可能进一步增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医院神经外科高寒主任的组织下,神经外科团队与医院张嘉林教授进行该病例讨论。张嘉林称,因患者左额部的肿物比较小(2.2*2.8cm),血运丰富,术中操作需要高度谨慎,且需要极度精准的定位,如果定位不准确,易遗漏病变并可能造成正常脑皮层损伤。经讨论研究,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神经外科团队决定为其实施“精准治疗”,让患者在同等甚至更佳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结构损伤。

“阿姨,因手术需要我们要将你头发剪掉哦。”手术前一天,当聂阿姨得知要剪头发时,心里五味杂陈。在剪完头发之后,她趴在病床上大哭了起来。在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安抚下,她重新振作了精神:“头发还会长的,我相信医生,我要健健康康地出院!”

精准导航,小创伤切除脑部病变

作为本次手术的主刀医生,高寒主任表示,手术在机器人引导下进行,不仅能在患者的“大脑地图”上规划最优路线,还可以精准消灭大脑内的肿瘤。

这个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理解为大脑中的“GPS”,能够给医生提供患者头部的准确结构及病变位置信息。在手术前,该系统将患者头部磁共振或者CT图像数据(本次手术应用的是头颅CT影像)传输到机器人手术规划系统,得到三维立体图像,在规划系统中准确定位肿瘤位置并进行模拟手术,患者脑部的相对空间位置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犹如给了神经外科医生一双“透视眼”。

白色十字点为机器人在头部的实时投影,标记肿瘤的真实位置、大小和边界

手术中为了使已经在术前完成的定位和规划与患者真实的头部位置相重合,仅需要用扫描仪在患者面部进行扫描,这样扫描生成的面部轮廓信息与术前CT生成的面部轮廓信息就会自动重合在一起,手术中患者整个头部的实时位置信息就如同被实时导入的GPS导航系统,在电脑屏幕上规划的手术切口会通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准确的投影在患者头部。

高寒在机器人指引下迅速标定了开颅的精确切口及入路,判断了肿瘤的边界。这样在患者的头部仅开了一个3厘米的骨窗,遵循着“GPS”的指令,探针绕过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很快到达“目的地”,最终肿瘤被全部切除。

“在手术机器人的指引下开颅,能够实现病变的可视化及精确定位,将对患者的损伤降至最低,手术时程也比传统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寒说。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在逐渐替代传统的立体定向手术,广泛地应用于脑肿瘤活检、囊性肿瘤或脑脓肿穿刺、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脑深部肿瘤毁损、脑内血肿穿刺置管等神经外科手术中。

云浮融媒中心

来源:南方+、医院

责编:陆致彤

值班主任:赵*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