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就点我
不要吝啬你那美丽的手指
昨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了CNC的几大心法
点击上面文字即可查看
不知大家收获如何
但是征象只是作为一个诊断依据
有些征象很有特点
有些征象也只是同象异病
这个时候只能尽可能的寻找
多一些可靠的征象来支持自己的诊断
就像昨天的泡泡
可能美丽
也可以多变
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是多一些心眼
昨天CNC的几大心法
我自己觉得熟练掌握了
还是能得心应手了
但是放发病位置不那么典型
或者表现不那么典型的时候怎么办呢?
这时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心法之外的
独家秘笈
什么*?居然有独家秘笈····
嘿嘿
不急不急
马上上菜
先看个病例吧
常规的MR图像
只有这三个图,大家会怎么看?
虽然位置典型,但是表现不太典型
这个时候独家秘笈就派上用了
看我的独家秘笈
你这独家秘笈似乎有点水······
别先看了它哟
看我细细给你道来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活体反映水分子扩散能力强弱及运动方向的成像方法,能提供关于细胞完整性和病理变化的信息。
脑组织的表观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细胞构成、神经元破坏程度、血管源性水肿、细胞内外间隙比值等,其中,细胞构成是影响颅内肿瘤ADC值的决定因素。
CNC的肿瘤实性部分D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显示肿瘤的不均质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因为平扫CNC呈稍高信号,因此,DWI在T2信号高的区域可能含有残留T2透过效应,要确切评价水分子弥散受限制,还需要结合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
那为什么CNC的DWI会是高信号呢?
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分布,由均匀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核圆、规则,无核分裂像,偶见核仁,胞浆少,常见核周空晕,瘤细胞之间为分枝状毛细血管或带状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叶状或分房样结构。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是出现无细胞神经纤维岛。虽然CNC属于良性肿瘤,WHOⅡ级,但是,由于细胞结构增加,以及无细胞区的纤维基质结构,限制了CNC肿瘤细胞的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导致DWI呈高信号,而NADC值降低。
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MuratKocaogluetal报道了7例CNC的NADC值(0.63±0.05)×10-3mm2/s。
脑膜瘤与CNC类似,在DWI上显示为高信号,但是,其ADC值与CNC存在明显差别。揭平平等报道了一组27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平均ADC值为(0.89±0.12)×10-3mm2/s,上皮型脑膜瘤平均ADC值为(0.95±0.18)×10-3mm2/s,与之相近似,李桥等报道了例脑膜瘤发现,NADC最高的是血管瘤型脑膜瘤,NADC值为(1.14±0.21)×10-3mm2/s,NADC值最低的是非典型脑膜瘤(0.79±0.14)×10-3mm2/s和间变型脑膜瘤(0.70±0.14)×10-3mm2/s,纤维性及上皮型脑膜瘤中纤维组织成分较多,因此造成水分子弥散程度有所降低;非典型脑膜瘤和间变型脑膜瘤恶性程度较高,因此水分子弥散受限,ADC值降低明显。
无论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脑膜瘤,还是恶性程度增高的非典型脑膜瘤和间变型脑膜瘤,NADC值与CNC均差别较大,明显高于文献及NADC值。
胶质瘤:
CNC的NADC值明显低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以及非星形细胞胶质瘤,显示NADC值在区分CNC和侵入脑室内的胶质瘤方面的价值,增加诊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在DWI上的表现与CNC并不完全相似,实性部分可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
国内王朝艳等报道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为(1.10±0.24)×10-3mm2/s,刘建雄等报道室管膜瘤的最小ADC均值为(1.03±0.1×)-3mm2/s。
室管膜瘤属于WHOⅡ~Ⅲ级,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胞浆丰富,核浆比低,而且细胞排列相对疏松,因此ADC值明显高于CNC。
看了以后是不是发现原来它这么有用啊···
我们来实践一下:
Case1
case2
大家仔细看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我们下次再续
参考文献:
弥散加权成像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8(2).
MaGichc
徘徊在黑与白的世界,寻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