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阔然开朗高文昌副教授团队胶质母细胞瘤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效果 http://pf.39.net/bdfyy/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医院神经外科高文昌、阴鲁鑫、陈洪福、汪敏行、石叶带来的:胶质母细胞瘤1例诊疗分享,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介绍

患者冯**,女,57岁。

第一次住院(-11-09)

主诉: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3天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头颅MRI增强(-11-10):左侧额叶叶示圆形稍长T1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周围提示大面积水肿带,强化后呈现不均匀明显强化,大小为25*34mm。影像诊断为左侧额叶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转移瘤?胶质瘤?

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颞顶叶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胶质细胞增生伴小血管增生,不排除低级别胶质瘤。免疫组化结果:S(+),GFAP(+),MGMT(-),ATRX(-),IDH1(灶+),P53(+,野生型表达模式),Sym(部分+),OLIg-2(部分+),Ki67(+,热点区约5%),EGFR(部分+),NeuN(-)免疫组化结果倾向于胶质细胞瘤(WHOⅡ型)。基因检测结果(成人脑胶质瘤分子分型):分子分型:IDH野生型、1p/19q未发生联合共缺失、TERT启动子突变型的胶质母细胞瘤。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预测对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敏感性可能不佳。靶向药物:检出PTEN突变,可能对依维莫司、坦西莫司药物敏感。(点击查看大图)术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患者家属决定转至放疗科两次伽玛刀治疗,于年12月14日出院。出院后患者自主服用依维莫司5mg/d治疗。患者于年12月29日来医院门诊复查头颅MRI,提示:胶质瘤术后复发或残留。头颅MRI增强(-12-29):提示肿瘤复发

第二次住院(-01-29)

主诉:间断性癫痫发作1月余入院。现病史:患者1月前在家被家人发现癫痫局部发作,累计左侧面部及肢体,数分钟后恢复正常,现因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无力加重来神经外科住院。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右侧肌力差。

MRI(3.0)增强(-02-01):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

入院后抗癫痫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后出院。

第三次入院(-03-03)

主诉:胶质瘤术后4月,癫痫间断发作持续10小时。现病史:患者10小时前在家无明显诱因出现脸部抽搐,后伴右上肢抽搐,数分钟后继发全身抽搐。

MRI(3.0)增强(-03-07):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周围存在大片状水肿带。较年2月1日术区强化范围增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醒脑,降颅压,止吐,抗癫痫等对症处理,后患者情况较入院时有所改善,查体除患者语言欠清以外,无明显其他不适,遂出院。出院后患者服用盐酸安罗替尼12mg,每天一次,服用两周停药一周,连续3-4个疗程治疗。

第四次住院(-06-13)

主诉:胶质瘤术后7月,癫痫间断发作1天。现病史:患者1天前在家无明显诱因出现脸部抽搐,后伴右上肢抽搐,持续约数分钟。

MRI(1.5T)增强(-06-16):左侧额叶示团片状不均匀影,增强后边缘呈明显不规则强化,左侧基底节区斑片状低强化信号影,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较大范围约37*29mm,边界不清,中线结构基本居中

体格检查: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查体不配合,肌张力不高,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入院对症治疗:脱水、抗癫痫等治疗,患者继续依维莫司、安罗替尼治疗,因查血小板较低,遂停用化疗药物,并予输注血小板,后复查血小板正常,查体患者神志清楚,无明显其他不适好转出院。年7月2日急诊来本院就诊,考虑有脑疝形成。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

年7月2日头颅CT提示:左侧额叶示可疑结节状等密度影,左侧额顶颞叶及基底节区示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右移

讨论

1.患者病理与基因诊断不符。临床后续治疗应综合病理与基因诊断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与考虑,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本例从临床考虑为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较大。可以考虑正规同步放化疗。如用普通放疗+依维莫司和替莫唑胺治疗。

2.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检测最好做较全面的检测。这样便于更好的选择精确的靶向治疗药物。

3.安罗替尼在本例的治疗作用值得我们重视。给我们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选择。同时应注意其副作用及时调整使用方案。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