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讲堂潘亚文教授天幕后间隙病变的手 [复制链接]

1#

天幕后间隙主要位于大脑镰小脑幕交接区内侧、间脑后方、胼胝体尾部下方、小脑山顶部。包含松果体及上下丘结构及大脑深部引流静脉系统,向前上可达三脑室后部,向后下可达四脑室上部。

此部位好发脑膜源性肿瘤如脑膜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等轴外肿瘤,及松果体区的松果体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等,因位置深在,毗邻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目前手术相关分型主要基于病变主体在镰幕区的具体附着面以及Galen静脉与肿瘤的关系来划分,实际操作中,对手术入路的计划上仍存在争议和选择困难。传统的幕下小脑上开颅(kruase)或枕下幕上开颅(Poppen)均存在对脑组织的牵拉较重、显露病变不充分、对静脉的直接操作困难等问题。

本组从年5月—年4月的12例病例,均采用经距状沟前方后纵裂半球间入路,类似经典的Dandy入路,通过患者侧俯卧,利用自然重力牵拉枕顶中线皮质,切开大脑镰下方或下矢状窦可增大对侧半球操作视角,切开天幕内侧硬膜可达四叠体区下方及四脑室上部,明显增加了此区域的安全操作空间。锐性解剖galen静脉属支在其间隙内操作,可减少其静脉走行于病变背侧导致的阻挡。相对幕下小脑上视角,可轻松探查三脑室后部及四脑室上口,不需要借助神经内镜,显露范围在上述入路中最大。因可探查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后较少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而相对poppen入路,其操作通道在距状沟上方,楔前叶方向,避免了其枕叶视觉投射区受牵拉导致的视力障碍。此入路从胼胝体后方可早期较短距离移位病变,快速释放四叠体区域脑脊液,松弛脑组织增大暴露空间。

综上所述,经距状沟前方后纵列半球间入路治疗的12例天幕后间隙病例,均能满意切除病变,11例全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虽病例不多,随访时间较短,但较高的切除率及症状缓解率表明此入路治疗天幕后间隙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潘亚文医院神经外科—END—

看完记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