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医院神经外科肿瘤组
该术式暴露充分
“骨”性修补颅底缺损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NO.1
手术解析
颅底沟通性肿瘤:
源于颅底内、外组织或颅底骨本身的肿瘤,经正常的腔隙、孔道或破坏颅底骨侵犯颅底相关结构,并分布于颅内和颅外
前颅窝沟通途径分类:
沟通途径的诊断:
CT明确病变骨质侵犯及病灶内钙化较MRI有优势
MRI以多序列、多角度的检查方式在病变眶内,颅内软组织侵犯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CT联合MRI动态增强有利于眶颅沟通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额底入路):
额底入路(包括双额扩展或额眶颧)
1.颅底暴露充分,有利于肿瘤全切除
2.骨膜瓣基底与颅底距离最短,有利于骨膜瓣完整覆盖颅底缺损
3.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软组织瓣膜游离缘缝合于颅底硬脑膜
颅底重建:
目标:隔离颅腔与沾染的上呼吸道,消除潜在的死腔,保证有血供覆盖修复的组织
彻底有效的颅底重建可以封闭颅内外沟通,降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NO.2
病例资料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82岁
主诉:脑膜瘤术后16年余,鼻根部发胀5月余
查体:神清,鼻根部隆起,双侧嗅觉丧失
入路:全冠开颅经额底入路
颅底修补:前颅窝、鼻根部缺损范围大,使用“骨”性修
术前MRI及颅骨重建:
术后磁共振及颅骨重建:
修补重建及病理:
修补重建
病理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
术前、后面部容貌:
术前
术后
总结:
手术入路应个体化选择
充分暴露是手术疗效的前提
合理的颅底重建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腰大池引流利于术口愈合,减少脑脊液漏
术后积极预防颅内感染,一旦感染及时治疗
上述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的医疗临床和/或学术观点
不(得)用于对任何医疗服务或医疗产品的推广或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