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前沿丨年国际内镜颅底外科环湖 [复制链接]

1#

为纪念世界著名神经外科显微解剖专家、教育学家AlbertRhoton教授第一次在中国天津举办学术会议以及成立Rhoton学会,6月29日,年国际内镜颅底外科环湖论坛、第七届国际颅底与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论坛、第一届Rhoton学会学术会议在中国天津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美国RhotonSocietyMeeting与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主办、天津市神经外科研医院(医院)承办。医院(医院)刘钢教授、佟小光教授、美国匹斯堡FernadoMirada教授、日本福冈大学神经外科ToshioMatshushima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会。

我院孙志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刘钢院长向大会致辞,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并表示内镜及显微颅底外科技术促进了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其应用的领域逐渐延伸至颅底外科的治疗中,应在临床技术、多学科人才发展等方面共同促进该学科的建设。

Rhoton教授最欣赏的学生之一、匹斯堡大学颅底外科中心Miranda教授致辞表示,Rhoton是神经解剖先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神经外科医生。第一次Rhoton解剖会议于年在日本举行。通过佟小光教授等专家的努力,中国建立了30家以上的Rhoton神经解剖实验室。他感谢大家来参加会议,相信会议在中国会产生很大影响。

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只达石教授致辞表示,希望将Rhoton教授的学术精神发扬光大并传承,也期待专家学者们为了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回顾了中国显微神经外科发展的历史,提出Rhoton教授为中国培养了多位知名专家,其中石祥恩、佟小光两位专家把Rhoton教授神经解剖的理念引进到了中国。

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于士柱教授致辞表示,天津市是我国神经外科发源地,对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颅底解剖复杂,颅底肿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近年来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内镜颅底外科和显微颅底外科取得了迅猛发展。本次会议为该学科的建设搭建平台,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美国匹斯堡大学颅底外科中心JuanFernandez-Miranda教授做学术报告《从实验室到手术室,内镜颅底手术的十年变革》,他在演讲中指出,与耳鼻喉内镜颅底部门合作很重要。内镜手术中,不适合经鼻入路的时候可以经视神经管入路,通过磨除后床突就能到达海绵窦的顶,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经鼻入路暴露视神经的顶来定位视神经管,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途径。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秋航教授作学术报告《经鼻内镜手术在海绵窦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他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介绍了海绵窦及其相关区域常见的肿瘤以及海绵窦病变外科治疗的并发症。

医院耳鼻喉颅底外科蒋卫红教授做学术报告《经鼻内镜解剖咽鼓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肿瘤手术》,指出咽鼓管区颅底是指以咽鼓管为中心的区域,这些区域相对独立,又以咽鼓管为桥梁而彼此关联,当前我们对咽鼓管区颅底的认识还相当肤浅,通过一些案例介绍了咽鼓管区肿瘤的手术策略。

医院耳鼻喉科刘剑锋教授《内镜经鼻中线颅底手术》,介绍了内镜颅底外科在国际上发展的简要历史,通过案例介绍了侵袭性垂体瘤、颅咽管瘤、嗅沟脑膜瘤等前中后颅窝的内镜手术切除策略。

我院神经外科亢建民教授做学术报告《多资源图像融合和技术在内镜颅底手术中的应用》,介绍了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在操作理念上的不同和合作空间以及图像融合技术对内镜手术的帮助,尤其是术前的图像重建等。他讲述,术前影像资料重建以详尽熟悉手术通路可以指导术中良好进行手术,根据影像重建、3DVR等技术可以清晰掌握血管、神经及肿瘤的解剖关系以完成手术。

会上,我院院长刘钢还作了《医院内镜颅底多学科团队的环湖模式》专题报告。他在演讲中指出,新院建立了颅底显微解剖实验室、复合手术室、内镜一体化手术室等,我院的多学科建设涉及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镜颅底团队、神经外科颅底团队及其他相关学科,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紧密合作,是我院多学科合作的发展方向,涉及多学科联合手术的,在术前都会进行多学科的讨论,未来我院将建立一流的内镜颅底外科中心。

随后,JuanFernandez-Miranda教授进行了颅底手术的解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